舆情监测

警惕政务新媒体过度娱乐化倾向

倍酸公关

时下,随着新媒体技术和舆论环境的瞬息万变,政务新媒体不断与时俱进,积极创新表达方式,力求让政务信息通俗易懂,百姓喜闻乐见。但在追求接地气的过程中,一些政务新媒体所发布的内容也出现了过度娱乐化的倾向。本文在此梳理出相关表现,希望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内容软化。政务新媒体应立足本身职能,所发布的内容应紧紧围绕工作本身,在此基础上力求表达形式的生动有趣,从而以软化表达形式承载硬核内容,切不可本末倒置,将内容本身软化,发布一些与自身工作无关的泛娱乐化信息。比如,当下一些政务新媒体高频词发布心灵鸡汤、养生健康等内容,此类信息对网民来说固然具有一定的服务属性,但也应严格控制发布的比例和频次,切不可占据多数,稀释官微有价值的信息。比如,此前,湖南永州市文明办官微公开为某嘻哈明星打call,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法院官微连续多日发布世界杯比赛信息,引发舆论批评不务正业,事后涉事工作人员均受到问责处理。类似事件也提示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政务官微运营人员的专业培训,建立一套严格的内容审核把关机制,确保内容符合职能定位、合乎时宜。

以文害意。政务新媒体为适应新媒体时代网民阅读习惯、审美需求的变化,努力在表现方式和表达手段上下足功夫。但过于拘泥于形式上的创新,也可能淹没或折损信息内容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导致以文害意、形式大于内容,进而不能有效传递信息,收到应有的传播效果。比如,《人民日报》曾发文《政务发布不应过于娱乐化》指出,有地方政务官微发布高温或者雷电等预警信息时,过度使用网络流行语,导致信息产生不同程度的内容折损。当前,在政法领域涌现出了诸多普法系列短剧,将硬核的法律法规以轻松幽默方式的呈现出来,对网民起到了良好的寓教于乐效果。但其中也有个别普法短剧被网民质疑搞笑有余、普法不足与其大费周折地演绎搞笑剧情,还不如直接把相关法律条文摆出来。

调侃不当。在泛娱乐化的网络环境下,网民及自媒体创作段子、创造热词的热情高涨。一些政务新媒体也不断援引网言网语或热门段子,进行幽默化、戏谑化表达,深受网民欢迎。但需要注意的是,政务新媒体抖机灵应结合具体语境,分场合、分情况,切忌在严肃性、灾难性、悲剧性话题下进行不当调侃,进而引发舆论不适。比如,河南商丘遭龙卷风袭击致2名儿童死亡,山西一高校官微竟调侃称爱情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媒体质疑该官微不仅没有怜悯之心,对灾难也缺乏必要的警觉意识。随后,该微博被删除,相关单位进行道歉。在2020年7月的杭州来某某失踪案中,舆论普遍关注受害女子来某某的去向。杭州市公安局侦查终结后决定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相关情况。但在新闻发布会开始前,浙江某地一公安官微发布预告称各位,小板凳坐好,结果该言论招致网民批评,认为这种吃瓜看戏的态度是对死者的不尊重。

格调庸俗。政务信息过度娱乐化,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内容格调不高,出现庸俗化、低俗化的倾向。这不仅有损政务部门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而且还有可能助长社会不良风气,形成错误的价值导向。近年来,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政府部门捕捉先机,纷纷入驻新兴阵地,碎片化、直观化、轻阅化的政务信息广获网民点赞。但个别基层政务官微为圈粉吸睛,在短视频平台上跟风拍摄抖肩抖腿、耍宝搞怪类的短视频,内容不但与工作无关,而且,还出现了格调低俗、色情暧昧等倾向,被质疑浪费了政务资源,损害了政府公共形象。 2020年10月25日,吉林省梅河口市公安局官微通报了张某先杀死前妻及其同居男子一案。但该警情通报中自古奸情出人命、嫌犯展现男子气概值得同情等带有主观色彩、价值导向错误的用词表达,引发争议。对此,当地警方连夜进行了修改。媒体评论称,警情通报不应该沦为故事会和地摊文学。(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主任舆情分析师 李杨)来源:人民网-舆情频道 李杨

倍酸公关十大危机公关之一,国内颇具竞争力的危机公关公司之一,倍酸公关舆情监测整合互联网信息采集技术及信息智能处理技术,通过对互联网海量信息自动抓取、自动分类聚类、主题检测、专题聚焦,实现用户的网络舆情监测和新闻专题追踪等信息需求,形成简报、报告、图表等分析结果,为客户全面掌握群众思想动态,做出正确舆论引导,提供分析依据,业务微信:beisuan123。

公关公司导航:危机公关  上海公关公司  北京公关公司  深圳公关公司  广州公关公司 杭州公关公司  成都公关公司  关于倍酸公关